我們在沒有養過龜的背景下,
很常會為陸龜的代謝「為什麼會有白白一條」、
或是「蛋花狀的東西」感到疑惑,
其實這些都稱作尿酸,
基本上尿酸是由龜龜攝取的水,
最後由腎臟代謝成尿液中形成、分解,
(尿液同時形成結晶堆積,也同時進行結晶分解)
如果尿液的結晶形成過飽和, 結石就會出現。
所以排酸到底是好還是不好?
老實說必須看個人觀點,
有些人會認為是因為過多的尿酸與尿酸鹽,
或是攝取超量蛋白質導致, 所以覺得不好,
但我個人觀點是排酸也是代謝身體不需要的東西,
是屬於好的現象有正常代謝吃喝就好。
分析一下結石的生成:
第一是賣家環境,
或許在你把他帶回家前他的居住環境造就了他體內的結石,
(就是你在買回來之前他就已經有石頭在裡面了)
第二是飼主環境,有些人可能覺得陸龜本身乾燥,
所以最好窩都乾乾的不給水源,
覺得陸龜可以好幾天不喝水都沒關係,B.U.T!
【oO乂陸龜超級需要水乂Oo🌠】
【oO乂陸龜超級愛喝水乂Oo🌠】
【oO乂陸龜每天都需要水乂Oo🌠】
窩的擺設可以參考我這篇文(怕打太多字)
假設家裡龜龜結石,通常帶去給醫生看會要求照X光,
(圖源來自這裡)
我們可以很清楚分辨石頭....
結石會導致一些可能例如腸道阻塞,
沒辦法排便,如果石頭已經到泄殖腔,
更是大小便都無法排泄出來,
石頭在體內也會令腸胃異常蠕動,
導致腸脹氣的可能就會併發腸炎。
醫生會告知有兩種做法:
要不開刀解決(價格你可以再買好幾隻)
就是吃藥看能不能讓石頭變小,
如果是還在發育長大中的龜不建議動手術,
成功機率不高,如果石頭小顆,
我們可以藉由後續的照顧讓他慢慢代謝出來,
如果超過肛門大小,也不是沒有機會排出。
分享一下我的赫曼曾經也有結石,
應該算賣場環境不佳,我也沒有及時發現,
總之就是看他在那邊用力個好幾天,
大便尿尿都沒有出來過,
後來發現他的肛門口冒出一顆白白的石頭,
(❗盡量不要學❗)
我用消毒過的鑷子依序慢慢夾碎石頭,
最後讓他變小自行排出。
最後分享如何照顧結石龜,
最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先建立【龜是水做的】觀念,
(有點誇張)
龜就是很需要水的動物至少比我們人類認知的還要需要,
另外龜對溫度相對敏感,
我的照顧方式是每天至少兩次泡水,
持續加溫30-33度左右水高不超過腹甲,
維持大約20到半小時的時間,
泡一兩次不一定想排泄但泡個5次10次一定有感,
如果泡水時他有搖屁股或放屁,
都是腸胃有蠕動的現象是好事喔,
讓他在水中多掙扎也能促進蠕動,
如果小龜精神狀況允許,
可以在他腹甲的部分用柔軟牙刷輕輕刷他,
刺激刺激腸道,但別太久,怕太緊迫,
飲食的部分不要強求他吃太多,
少量多餐,有吃就好,飼料可以稍微減少,
(飼料代謝所需時間較長)
可以先用車前草做主食或一些粗纖維的植物,
龜窩環境盡量不要有太多容易誤食的東西,
例如小石頭、甘草堆、細沙等等,
保持乾淨良好通風環境,溫度不要有太大落差。
結石是打長期戰,
不能保證上述做法一定有效但基本功要先打好,
這些算是基礎照護方式, 分享給各位,
也歡迎可以多加補充指正交流。
最後還是要再加強宣導
那麼平常代謝都好好的,
為什麼有天開始就慢慢地就突然不吃不喝,
大便尿尿也好幾天沒有了,
眼睛緊閉,甚至眼窩有凹陷,
只有泡水的時候眼睛才會張開,
每天都懶洋洋的不想動,
本來吵醒他還會掙扎幾下到後面已經無力了...
上述都是烏龜生病的幾個徵兆,不一定是結石,
如果你家龜寶有中兩樣,記得要帶去看醫生!!